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

原力覺醒之道 共齊機械文明 - 《帝國反擊戰》有一幕以比喻來表達這深義

《帝國反擊戰》這段劇情,可以解讀為:「機械文明」可以令人沉溺,但對一個原力覺醒者而言,機器只有「彼為我用」,我「不為(機器)所動」。

圖文制作:Home Office Content
發稿日期:2015年12月25
最近更新:2016年1月8

《帝國反擊戰》這幕以比喻寫原力覺醒之道,如何共齊機械文明



承上文〈星球大戰:原力覺醒 ─ 莫為機械文明蒙蔽〉,本篇繼續探討該劇如何演繹於「機械文明」中「原力覺醒」。

首先,且讓我們一起出映画,重回人生現實。

整個《星球大戰》系列,其創作地點位於美國加州,時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,當時,美國正處於一個大轉變之中。

在政治上,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,國家從英國領導下的英聯邦中一躍而成為世界領導強國,正當國民沉醉於一片勝利的歡呼之時,突然間在韓戰受到挫折,然後,再在越戰中陷入爭議與批評。更且,作為「民主自由世界」的領導,一直與蘇聯為首的一眾共產國家持續對峙,由是,有所謂的美蘇太空競賽(Space Race)和東西方冷戰(Cold War)時代。最詭異者,莫如美國總統忽然之間,轉而向敵對陣型、共產國裏頭的中國共產黨邦交起來。

在經濟上,世界貿易原本由英磅、法郎、馬克等歐洲貨幣做主導,然而,隨著美國軍事和政治抬頭,科技不斷發展,美元經濟(Greenback Economy)終於一統天下,儘管,其間歷經一次經濟衰退,之後,不久就出現「美元危機」,並導至美元去「金本位」,由是一直影響到今時今日世界金融及經濟局勢,在當時而言,其實早就危機四伏。

在科技上,眾所周知,其發展一日千里,尤其是在電腦(Computer)、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及太空科技等範疇上,除蘇聯之外,世界其他國家,望塵莫及。不過,科技大大提升國民生活水平的同時,在物質豐饒的日子裏,整個社會結構、生活模式及文化飽受沖擊。

所以,美國由「工業文明」朝向「科技文明」邁進之時,國民在精神上,早於六零年代就出現了後代史家稱為的「宗教危機」(Religious Crisis of the 1960s,事見網上搜尋American Christianity,其中有Hugh Mcleod的著作就此作出研究)。教會方面,雖然提出「新神學」(new theology)、「新道德觀念」(new morality)等一系列應對,然而人心所趨,勢不可擋,一踏入七零年代,以加州為首的美國西岸,立刻掀起一陣東西方宗教哲學熱潮,尋且影響「自由世界」陣型裏的國家和地區,這裏頭其間的珠絲馬跡,一概有跡可尋。這件事,後代目為「新紀元運動」(New Age Movement)。據知,當時,中國佛教的禪宗、道教的老莊思想、儒家的孔孟著述,一度成為美國人的一種生活時尚。

面對這樣複雜的形勢,映画《星球大戰》的制作,可以說,肩負著「警世之作」這個重任。


一晃眼,三十八年就此過去了。《星球大戰》1977年開画以來,轟動全球,至今延綿不絶。活在現代文明之下,我們的人生又是怎麼樣呢?

工業強國一直努力生產各種各樣的金屬機器,交通用的運輸工具、工廠裏的機械設施、辦公室內的商業器材及通訊設備等等,除了自用,還行銷世界。然後,更進一步,其他發展中國家爭相仿傚,於是,在工業強國領導下,地球上天然資源大量地開採和被應用,現代文明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,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來。

套用西方講法,我們現在的文明生活 ── 住在高樓大厦,出入有汽車,食物來自各方,假日可往外國旅遊......  ── 其實是透過「機械文明」,從而獲得「力(量)」(force)。

又因為「機械文明」促進世界貿易,各國經濟得以發展,文明人由是可以將原始世界秩序內被認為不公平的現象,譬如資源分配,藉由「機械文明」所得的軍事武力、經濟財力、政治人力等各種「力(量)」,進行重新分配,從而達到新平衡點。

可是,在物質豐盛的文明生活裏頭,我們亦同時隱若窺見「力(量)」裏頭黑暗一面(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) ── 套用《星球大戰》劇中金句來除述。

天然資源的取用,一到某程度,就變成過度開採,影響自然生態。機械運作所依賴的燃料及其排放,除造成汚染,亦形成了「温室效應」(Greenhouse Effect),終令「氣候轉變」(Climate Change)。地球上所有生命現在都面臨著滅絕的威脅。

高科技發展的同時,意味著,殺傷力更強大的武器亦不斷推陳出新。這一點毋用於此再饒舌。但是,要特別一提,《星球大戰》制作於加州荷里活(Hollywood),同樣由此地出身的美國已故前總統列根(Ronald Reagan),於在任其間,曾經提出建設「星球大戰導彈防禦系統」(Star Wars Missile Defensive System)。這無疑是一種諷刺。

現實是,魯卡斯制片公司(Lucasfilm Ltd)本身,自從《星球大戰》成功之後,這幾十年裏,一直致力發展高科技特效攝影。後來拍攝的《星球大戰》前傳三集,更益倚重機械輔助,這點,大家有目共睹。


的而且確,我們人類已經走上「機械文明」這條不歸路。

我們既然無法放下這一切,不能將之全盤否定,重走回頭路,返去以前的舊世界,那麼唯有設法子加以修正。這是世界各國賢達一直在努力研究的事。遺憾的是,目前未有可行方案得到確認。

除此之外,我們不妨一起看看《星球大戰》系列裏的關鍵人物,路加.天行者(Luke Skywalker),看他那「原力覺醒」的人生是如何與「機械文明」同齊。

《帝國反擊戰》(The Empire Strikes Back,台灣譯名《帝國大反擊》)裏有一幕經典場面,其實就是以比喻方式來表達這重深義。

且說,尤達大師(Master Yoda)正在教授路加運用「原力」(the Force)之道,可是,路加久久還未學會。如是日子過去,停泊在此地的戰機一路向下沉沒,路加憂心從此無法離開之際,尤達大師乘機向他講述「原力覺醒」之道,又指示將之運用,提起沒入湖中的戰機。

路加先是一試,戰機才稍稍升起,旋即沉沒,不見影踪。如是,不單無濟於事,只會更加不可收拾。

眼見及此,路加埋怨大師調教不善,一面負氣,一面離去。

此時,尤達大師合眼定神,伸手指向湖中。說時遲,那時快,戰機漸漸由湖裏升起,最後緩緩飛回他們身邊一塊空地。

路加看得目瞪口呆,張口結舌,吐出「我不相信這事」幾個字。

大師回話一句:「這就是為什麼你失敗!」(That's why you fail!以上文字描述及這句對白由記憶錄出)

這段劇情,可以解讀為:「機械文明」可以令人沉溺,但對一個原力覺醒者而言,機器只有「彼為我用」,我「不為(機器)所動」。












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

星球大戰: 原力覺醒 ─ 莫為機械文明蒙蔽

在「機械文明泯滅人性」這老舊議題上,《星球大戰》系列(Star Wars Series)獨到之處,工力所在,正正在於「原力覺醒」此一概念。

圖文制作:Home Office Content

〈星球大戰:原力覺醒 - 莫為機械文明蒙蔽〉,Home Office Content編著


「用原力(啊)!路加!」(Use the Force! Luke!這句對白憑記憶錄出,引自原電影,「啊」字為筆者添筆。)

路加.天行者(Luke Skywalker,有譯為路克.天行者,或盧克.天行者)忽然聽到老賓(Old Ben,譯名「老賓」,依據該片原版香港翻譯)的聲音。

坐在起義軍戰機上,此時,路加正陷入苦戰。準備進攻帝國軍「死亡之星」(Death Star,網上所見,一般譯作「死星」),可是,隨行兩部戰機,一部中炮要先撤退,另一部已被擊毁。更糟糕的是,機械人R2-D2中彈著火,無法繼續支援戰機操作。

這是世界電影經典《星球大戰》(Star Wars,1977年開画,後來易名Star Wars: A New Hope)裏其中一幕經典場面。

故事接下來,便是路加一面繼續進攻,一面心中猶豫著,如是經老賓再三發聲提示,最終依言關掉了電腦(Computer)瞄準器。 ── 儘管這位長者不久之前和黑武士格劍時忽然消失了。

於是,任憑「原力」(the Force,記憶中,香港一直譯作「大能」,筆者此處依即將上映的The Force Awakens中文譯名。此外,香港無線電視明珠台12月19日重播本片數碼修復版,也是譯作「原力」)運用之下,加上韓.索羅(Han Solo,此處依香港一般譯法,百度百科譯為漢.索羅,維基百科譯名韓.蘇羅或韓.蘇洛)奇兵突出,駕駛千歳獵鷹(Millennium Falcon,有譯為千年隼號、千年鷹號、千歲鷹號)運輸機為之作掩護,路加一擊即中死亡之星「死穴」,並且安全撤出。


說這一幕場面是電影經典,一點也不為過。一個未經正規軍訓的鄉間少年,偶然機遇下得以加入參戰,並且,竟然能夠成就其他一同參戰的正規軍人之所不能,第一次上戰場便立下大功。

就筆者瞭解,影響所及,戰後和美國政經聯盟的日本,其ACG經典,如《機動戰士》(Mobile Suit Gundam,香港無線電視台當年放映時易名《太空戰士》)、《高立的未來世界》(Future Boy Conan,片名據香港無線電視台翻譯)等等作品,都有著本片的影子。

1980年首映的《機動戰士》,劇中主題「新類型人」,不也就是一位在學青年,無意中坐上聯邦軍秘密武器機動戰士高達(Gundam,中文譯名據香港無線電視台(TVB)當年翻譯),危急之際,擊敗自護軍渣古(Zaku,此據香港流傳的譯名),由是獲軍方認可,於是繼續駕駛高達參戰。

至於1978年的《高立的未來世界》,寫得更加明白,主角少年高立可以赤手空拳對抗劇中既是成年人,又有武器在手的反派角色。


說回《星球大戰:一個新希望》(Star Wars: A New Hope,香港無線電視明珠台播放的數碼修復版,字幕譯 A New Hope為「新的希望」,台灣譯名《星際大戰:曙光乍現》,中國網上有譯作《星球大戰4:新希望》),我們不妨循著電影本身思路來解讀本映画裏,男主角路加的人生。 ── 先前經老賓引導,如今再在戰機上聽得其呼喚,從此,路加開展了他那「原力覺醒」的人生。

的而且確,在「機械文明泯滅人性」這老舊議題上,《星球大戰》系列(Star Wars Series)獨到之處,工力所在,正正在於「原力覺醒」此一概念。

說機械文明吃掉了人性,大抵西方近幾百年來,科學發展過程中,社會一直存在著輿論。以電影為例,《科學怪人》(Frankenstein)將這個意思表達得最直接。

在《星球大戰:武士復來》(Star Wars: Return of the Jedi,香港翻譯易名《星球大戰:武士復仇》,台灣譯為《星際大戰:絶地大反攻》)中,當路加和利亞公主(Princess Leia,一般譯作莉亞公主)救出韓.索羅,然後獨自重回尤達大師(Master Yoda,譯名據原片所見香港翻譯字幕)隱居處時,老賓神魂顯現,回答路加所問,確認敵對的帝國軍主帥黑武士維達(Darth Vader,網上有譯作達斯.維德)是其生父,並說:「他現在是(部)機器多於是人。」(He's more machine now than man.這句對白轉引自Laurent Bouzereau的Star Wars The Annotated Screenplays,Ballantine Books出版, 1997年第一版印刷。)

這句對白,可以視為將「機械文明泯滅人性」這論題,透過映画,借用戲中角色老賓口中說出。

更準確的講法,應該是「機械文明」可以泯滅「人性」,如今,路加生父便是「樣板」。

於觀賞《星球大戰》系列電影、電視及小說時,必須掌握這個主旨,才不致於枉費本劇創作團隊的苦心經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