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

瑯琊榜 應否看:由中港台收視差異見民情

瑯琊榜在中港台收視差異,反映了三地民情。Home Office Content圖文制作。

中國電視劇《瑯琊榜》多地收視口碑俱佳,唯獨香港不濟事。這一齣「大片」,大家應否看? - 「莫道映画一場戲,百事人生此中參」,由本片裏「映画人生」及當前中港台收視差異,正好讓我們看清三地民情!

圖文制作:Home Office Content 
資料來源:無線電視翡翠台 
發佈日期:2016年6月27

《瑯琊榜》在香港收視率節節下退,這種情況,早有前科。想當年,TVB任由亞洲電視(ATV)播放南韓電視劇好幾年,公司只顧播映本公司所拍港劇,等到時機成熟,才以雷霆萬鈞之勢,2004年首播《大長今》,成功引發韓劇在香港第一個高潮。TVB事後設法添食,首播同樣是古醫學主題的韓劇《醫道》(該劇本名《許浚》),結果收視和最近香港開播的《瑯琊榜》一樣。從此,TVB不再選播這路南韓古裝片和古醫學題材片。

如果問,同樣是「陸劇」,為何《武媚娘傳奇》在香港收視不錯,《無心法師》收視亦不太差,唯獨《瑯琊榜》收視告急,那在邏輯上是講不通。這無異於問,為何中國大陸出產的荔枝香港銷情不錯,蘋果銷路平穩,唯獨西瓜不好賣。再說,《武媚娘傳奇》是「婦人戲」,主題是講婦人之間鬥爭,《無心法師》是「奇幻片」,《瑯琊榜》是「軍政題材片」,三者風馬牛不相及。

豪無疑問,香港無線電視台(TVB)主要觀眾,亦即香港家庭電視機操控權話事人,絕大部份是家中母輩。但是媒體口中所言《瑯琊榜》香港「水土不服」,完全歸究於此,也並不公道。

以筆者為例,對陸劇毫不排斥,相當欣賞《康熙微服私訪記》、《潛伏》和《末代皇妃》,也會看看《活佛濟公》,其他片遇到有好,亦會稍為看看,但是面對《瑯琊榜》,的確很難「坐定定」,由頭到尾收看。例如,主角梅長蘇,智謀再大,也很難令人相服,可以短時間調教三名童男用劍打倒一個習武為業的彪形大漢,而且劇情拖了足足一集才正式比武。又例如,筆者有相當程度中國古籍閱歷,至今還未明白「瑯琊榜」這三字詞是什麼意思。

《瑯琊榜》故事看頭何在?真是一般人所言的權謀嗎?

梅長蘇智謀出眾,忍痛放棄愛人霓凰郡主,計謀制止了譽王蕭景桓和皇上梁武帝父子間恩怨引發謀反,最後成功扶助童年好友靖王蕭景琰登基繼位,並使「赤焰軍」被誣陷致全軍覆沒之多年冤案平反,這種敢於犧牲自我,成就天下大業之節操,是為中國古代一直講那套臣民之道,最有名是三國時代諸葛亮「躹躬盡瘁,死而後已」。

大家想想,這樣一個故事橋段,眾所周知,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看?

本片真正價值所在,是為廣大羣眾帶出以下重大訊息:

第一,梁武帝行將退位,國家是時候進行「權力交接」。對不滿者而言,是糾正現任管治者失誤時機。

第二,梁武帝管治,有人非常不滿,要推翻這個皇朝。梅長蘇向對方施恩,又以在公在私立場,說服對方勿作,事情留待梅氏扶助明君去解決。如是即是中國大陸政權常言道「維穩」,因為推翻政府,社會陷入動盪,老百姓會更苦。

也就是說,這是一齣「政治劇」,相對於「婦人戲」而言,可以說是「男人戲」。

這樣一套54集中篇電視劇,據網上資料,中國、台灣,以至南韓都獲得良好收視,兼且民間好評如潮,為何獨是香港收視不濟呢?(香港由於收視久理想,最後套片被剪輯成40集,昨日星期日剛播映大結局。)

網上民眾和中港台媒體,就筆者所見,居然無人能點出真相,今次且讓筆者來為公眾解答。

第一,中國和韓國是一個政治和軍事健全的主權國。台灣是否一個主權國家,一直有爭論,但是絕不能否認它個「政治自治體」,亦有自身軍隊。香港從來不是「政治實體」,無論是英國殖民地時間,抑或是現在的「特別行政區」。不用多說,更加沒有自身軍隊。

換言之,政權交接事宜,大部份香港百姓「無份」。

第二,政府管治者行為,引發大量平民百姓生命傷亡,死難家屬對「寃案」(如劇中「赤焰軍事件」)不滿,要求平反。究竟我們應該用何種手段和態度去處理,很值得以理智去探討。

這種事情,中國大陸有沒有呢?

南韓有沒有呢?

台灣又有沒有呢?

作為土生土長,一個真真正正香港人,筆者可以答你,其他地方,不敢多口,香港的確沒有!

這才是香港收視兼口碑不理想的主要原因。

總結一句,《瑯琊榜》在當代東方世界裏頭是具有存在價值,它確實是中國國內電視和小說界良心之作,但是香港反應不如意,並非不可理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